故事始於里約熱內盧中的陣陣人潮,巴西特有的城市風情畫就此描繪而出。其中的急促、忙碌、貧窮,帶來一種川流不息的生命力。而隨著鏡頭,我們認識了這位名為朵拉的老女人。從教職退休之後,她在中央車站靠著幫目不識丁的人代書信件維生,而她簡單的小攤位總可以大排長龍。這天,朵拉幫一對母子----安娜和約書亞----寫完一封給異地男主人的信後,一場意外奪走了安娜的生命,使年僅9歲約書亞頓時陷入無親可依的困境。約書亞只好依靠著素昧平生的朵拉,前往巴西東北部尋找從未謀面的父親耶穌。

《中央車站》是一部公路電影,藉由在旅行中的點點滴滴,以深入淺出的態度,輕鬆探討著嚴肅的議題。整部電影沒有直接的心理衝擊,不含嘮叨的說教意味,所呈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沈重的經濟現實,以及市井小民在逆境中的現象。

朵拉小小的攤位,只有一張矮桌、一把矮凳、幾件簡單的文具用品,就能從人潮洶湧的中央車站吸引到為數可觀的顧客群。信件代書的龐大商機,即表徵著巴西嚴重的文盲問題。

而開啟這段旅程序幕的,是約書亞痛失母親的悲劇。當面對著安娜在光天化日的大街上慘死輪下,而後被送上救護車一去不回,約書亞必定相當痛苦。然而他用武裝自己的方式,隱藏著內心的悲慟,在露宿車站一夜之後,前去請朵拉幫忙寄信給父親,通知母親「病了」,趕快來里約熱內盧。而我們也看到,之後在旅程當中他還是那副小大人的模樣,甚至還跟朵拉侃侃談性,著實惹人發笑。心照不宣的是,這笑聲依然是藉由極為刻骨銘心的悲哀引出。

朵拉曾一度想要把約書亞賣給朋友的兒童收容中心,減輕負擔,又多了閒錢買新電視。然而在得知人口販子種種令人髮指的行為,朵拉受到良心和母性的驅使,還是殺去把約書亞搶救回來。其實這行為在各個開發中國家都曾發生過。不要說其他國家,台灣從前也有販賣原住民雛妓的紀錄。如今經濟富裕,我們很難想像竟有此之事發生在世界上。自地理大發現時代販賣黑奴直到現今,人口販子問題層出不窮。如何解決,是所有開發中國家一致面對的問題。

影片的重頭戲,就在於尋找父親的約書亞以及尋找自我的朵拉一同踏上的旅程。從火車站到公車站,都市車站到鄉下車站,搭乘的工具從火車到公車,公車到搭便車的卡車。窗外景致越來越陌生的同時,他們卻越來越瞭解彼此,羈絆也越來越深。由這裡可看出導演華特薩勒斯深厚的功力。不論是約書亞大醉公車的橋段,亦或是朵拉對傳福音的卡車司機春心蕩漾,小小的車廂,人物的互動、表現都十分鮮明有趣。情緒帶位恰到好處,堪稱為一傑作也不為過。

小弟竊思,《中央車站》之所以迷人,除了其他因素,就屬這一老一少之間的忘年之交最為動人。從開始的萍水相逢,到後來的相知相惜,起承轉合配著民謠曲、鋼琴、弦樂,淺淺悲戚又帶來溫柔與歡笑。苦中作樂之時,影片成功之處即在此不言而喻。

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,朵拉完成使命和約書亞別離。許久未親自作文的她,在公車上寫信鼓勵著約書亞,朝自己的夢想發展前進。劇末,他們手中的相片,就是短短相聚的共同回憶。觀眾席中的我們若也能從片中咀嚼出一番美好,那就是對此佳片最高的禮讚了。

《中央車站》雖在1998年成為奧斯卡遺珠,然而小弟心目中,此段心靈之旅足以媲美《新天堂樂園》,更為鮮少受人注意的南美電影,寫下嶄新的一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