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去年剛看完《奪魂鋸3》,我直覺這是一部戲裡戲外都在虐待人的電影,「有血時殘害眼睛,沒血時殘害心靈。」還記得當時年紀小,我念著首集的無限美好,居然希望「獅門影業見好就收,…否則休怪我們找你們玩個遊戲…」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丟臉。沒過多久,獅門影業竟然釋出開拍《奪魂鋸4》的消息,引發影評界搖頭的風潮。片商有權拍爛片,肥羊無力可回天,我終於體會到當年丘逢甲的無奈。唉!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就是不由得你隨心所欲吧!

光陰荏苒,歲月如梭,轉眼間12個月份已經過去。全新一集《奪魂鋸》亮麗登場,奪魂賤老頭又找到機會繼續他的折磨癖,運用種種似是而非的歪理,讓水深火熱的被害者(包括觀眾)哭天不靈、喊地不應。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導演達倫林包斯曼,以及馬可鄧斯坦和派崔克梅爾頓兩位編劇。他們竟然能短短一年內無中生有,掰出一部片好讓電影公司行其詐財之舉,沒有相當功力怎能辦到?佩服佩服!

《奪魂鋸》系列的賣點之一—所有有幸(或不幸)接觸過的朋友應該不陌生—就是那些心機可怕的虐殺遊戲。本集不例外的維持著該有的水準。新穎的殺人機關,瞄準人性弱點,個個考驗玩家直擣內心深處。一個人能玩,兩個人能玩,三個人能玩,好幾個遊戲甚至還能穿越時空,只靠人心互相連結,變成闖關式的大冒險,大家一起玩。對於喜愛虐殺鏡頭的觀眾,這是個欣賞濺血奇觀、聆聽悅耳尖叫的溫馨時刻,值得好好品味一番。

事實上全片唯一可觀的部分,僅僅是主線劇情,也就是瑞格警探的遊戲過程。其他地方就像是匆促趕出來一樣,缺乏細膩的心思慎加斟酌。

上集結束之際,包括主凶約翰凱莫他老人家(也就是奪魂賤老頭),幾乎所有角色皆難逃一死。於是這一次,編劇就想要以回溯手法來耗點時間,順便增加一點深度,期望影片能提升點水準。不料這些回溯片段根本就是硬掰,幕幕零散破碎,頂多只是蜻蜓點水穿插在影片中,交代一下賤老頭的過去,對於提升角色層次完全沒幫助。我們看到的是約翰凱莫突然開始偏激,開始接二連三找人「玩遊戲」。就算傳說中的前妻出現又怎樣?吉兒的橋段就算被刪掉也不會影響到劇情架構,幹麻多此一舉,擾亂觀眾視聽?

另外兩個缺點更為嚴重,是導演難辭其咎的部分。如同前三集,這回依舊使用快速的剪接來製造緊張氣氛。像是描述虐殺遊戲的部分,把許多破碎的畫面剪在一起,可於雜亂中收驚心動魄之效。此部分也是《奪魂鋸》系列最大特色之一。然而在本集中,此剪接法出現頻率過高,簡直3分鐘一小亂,5分鐘一大亂,連審問吉兒的橋段也不忘來亂一把,令人不禁神智昏潰、兩眼昏花。搞啥?明明劇本沒有這麼複雜,為什麼搞到彷彿天下大亂,連要好好消化劇情都沒辦法?

排除剪接的問題,音效是另外剝奪觀眾思考的元凶。什麼時候《奪魂鋸》變成《意難忘》,也採台灣鄉土劇慣用手法,在每一次情緒轉折都來個爆音做耳膜轟炸?

難道我們真的腦殘到這種程度,需要用音效才能感受嗎?並非如此。通常好的導演會帶出好的演員,而好的演員只靠演技就能抓住觀眾的心,音效不過是陪襯的綠葉。一旦陪襯的音效開始氾濫,或許就是演員的問題了。《奪魂鋸4》拍攝期間只有短短一年,可能沒有足夠時間讓導演磨戲,自然得靠大量音效帶情緒。換句話說,又是倉促之下的遺憾。

所以,這些技術面的問題,到底跟電影難看有什麼關係?

歷年來的《奪魂鋸》,最精彩的就是鋪梗和結尾大逆轉。以前三集來說,鋪梗看上去不經不意,實則環環相扣,也會給觀眾充分的時間想清楚,結尾大逆轉才有那種「神來之筆」的感覺。

這部份完全要靠導演的敘事技巧一肩撐起。而導演的敘事技巧,牽涉到各技術層面的配合。技術層面發生問題,導演的說書就打折扣。很簡單的道理。

看看本集的慘樣,鋪梗顯的刻意,又操之過急,想在最短時間內佈好大局,結果看上去亂紛雜混,東湊湊西弄弄,品質已不復從前,大家看的霧煞煞。一旦鋪梗品質太亂,大逆轉自然成效不彰,觀影時就失去真相大白的樂趣了。

為什麼他們老是學不乖,都不想多花時間增加品質呢?還是為了錢啊!

欲速則不達,趕時間生出來的作品,結果多半令人失望。不論有多少續貂狗尾,《奪魂鋸》又增添一部混雜紛亂的急就章。票房亮麗歸亮麗,觀眾依然是空虛的。唉!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就是不由得你隨心所欲吧!

聽說又有第五集的拍攝計畫?願上帝憐憫無知的子民,阿門!


給分:32%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