恐怖電影一旦做成3D,儘管有著公式化的劇情,也等於是鍍金了。

近年一堆商業電影,爭先恐後的推出3D版本,開始競爭3D電影的市場。《哈利波特》系列、《貝武夫》、《北極特快車》,乃至近期的《天外奇蹟》等片,皆曾是3D票房上的佼佼者。而年底將上映的《阿凡達》,龜毛導演詹姆士卡麥隆預計又將掀起新一波的3D高潮。3D勢力,早已銳不可擋。

將恐怖電影做成3D,則是商業操作下另一種突破。觀眾愛看恐怖片,說穿也沒多少門道可看,多半是看看熱鬧,跟著主角尖聲怪叫。做成3D,影片立體起來,臨場感更強,自然就更刺激、更好看。日前《3D血腥情人節》、《絕命終結站4》的高票房,即是映證這種道理。

《絕命終結站4》開頭,即高調試煉3D的魅惑法術。其鏡頭緊跟著場中車子跑動。上一秒觀之在前,看見車子迎面衝來,下一秒忽焉在後,車子急速駛去。在一般賽車動作電影當中,這種剪輯手法算常見,然而用3D觀之,增加了許多新鮮感。當技工不小心將螺絲起子插在一部賽車上,來不及拔出來。這螺絲起子就在軌道上掉下來,地上彈了一下,直直朝著畫面中央衝過來。此時觀眾也不得不用力的眨眼,心知肚明的是,死神協奏曲響起了。



為了順利施展3D魔法,導演或編劇經常會設計許多迎面而來的鏡頭,讓觀眾置於視角中最危險的地帶。主角群好不容易逃出即將發生意外的賽車場,又躲不過遠方高速墜下的輪胎。那劫數彷彿也威脅著我們的安全似的,令人心頭揪了一下。直到打碎倒楣雜魚的那刻,看著血肉模糊的我們,才擦著冷汗喘著氣,慶幸死的不是我,好險好險。

初看新奇,再看刺激,到了第三次,就免不了疲乏了。幾場死亡劫數來的快又血腥,少了太多與死神鬥智的推理過程(前幾集也沒好到哪裡,但總有一點提味),讓影片索然無味。其一,主角缺乏智慧。其二,吊太久的胃口,是誰都會失去耐性。

電影院一場戲,即可明顯看出David R. Ellis安排失準之處。女主角與姊妹淘觀賞之《愛你愛到死》,即是具有後設趣味的劇情設計。當影片播至炸彈爆破之橋段,隔壁施工中的工地即意外起火,一併炸掉戴著3D眼鏡的所有觀眾。然而在男女主角對著鐵齒好友半拉半哄之際,我們這些在螢幕外的觀眾,不禁納悶為何死神不快點出手,結束這場愚蠢鬧劇。其後又有男主角二次預視,又要拖一段不甚精彩的掙扎,不耐之情也跟著水漲船高。David R. Ellis可能認為編劇太有「創意」,不忍割捨,想藉著相同公式多嚇觀眾幾下。然就其節奏鬆緊雜亂,又不懂見好就收,對於重視節奏的恐怖片型而言,這無疑是最為不堪的毛病。

3D技術,固然可以使影片更吸引人。可是回歸基本面,依然會發現好的說故事功力,才是最重要的良方。做成3D的恐怖電影,一時間引領風騷。然而就當觀眾發現鍍金的外表,包的是年久臭酸的公式劇情,不禁也棄之敝屣了。

只願這集《絕命終結站4》,能真如其名,成為THE Final Destination,別再有其他終點站了。

給分:15.08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