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jority01.jpg  

 

感謝Seren Yüce,我才發現原來富二代都有活的很辛苦的一面。

 

《伊斯坦堡愛無畏(The Majority,原片名Çoğunluk)》描述一個建築公司的小老闆梅坎,繼承家業似乎是他唯一能走的路。既然人生都被設定好了,他也胸無大志,整天和朋友鬼混,飽食終日無所事事。看在父親眼裡,自然是恨鐵不成鋼。於是叫他送木材到遠的要命的建地,規範他一定要回家吃飯,用盡所有方式把兒子留在身邊監視一舉一動。可想而知,梅坎活的越來越壓抑。他沒有任何立場能去反駁嚴父對自己的態度,所以行為越來越誇張,下意識的用一次又一次的出包去反抗父親。直到遇見一個鼓勵他認真上進的吉普賽女孩古兒,被父親勒令分手,梅坎所有壓抑的一切才爆發出來。

 

「父權」是片中一個主要的意象,又以梅坎父親作為一個完美代表。他是胼手胝足白手起家,行事果斷有魄力,為受人敬重的一代梟雄。同時從他教訓兒子的話語中,我們也發現他自詡是國家社會的棟樑,捍衛著國族的榮耀與伊斯蘭的傳統(言下之意是吉普賽人非我族類,全部該死),所作所為都抱持著一種「社會正當性」。劇中出現了好幾次回家脫鞋子的橋段,就好像是一個既定的儀式或規範,某方面就是「家規/國法/父權」的象徵。

 

 Majority04.jpg  

 

這種「父權」造成的後果,主要體現在梅坎這個角色身上,是驅動劇情前進的主因。梅坎的無奈、壓抑、懶散、消沈,乃至於怒翻建築書、縮在房間痛哭、怒斥工人失職,都是基於對父親的敵對與反抗意識。他必須贏過父親證明自己的價值,可是不論自己再怎麼翻,都無法翻過父權的手掌心。這是身為小老闆的可悲之處,不知多少小老闆為此而苦?

 

另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在於古兒這個角色。我不清楚土耳其人對於吉普賽族群的恩怨情仇,但從片中的描述,顯然就是一種階級性的排外與歧視。不論在經濟、居住環境、種族和宗教,古兒的背景都跟梅坎有很大的差別。幾乎梅坎身邊所有人都是以一種「吉普賽女人很麻煩,心懷不軌,次等居民」的既定形象去看他們,主流與邊緣的形象也就應然而生。當我們把父權拉到國家社會的層面來看,主流掌握了經濟和政治權力,開始用異樣眼光、去打壓或規範非主流與邊緣勢力。富與貧、男與女、父與子,誰掌握了發言權,另一方就被犧牲,這個社會也就離所謂的公平正義越來越遠了。事實上,母親抱怨著這個家沒人關心,傭人被承襲大人價值觀的小孩欺負,來訪的太太抱怨被丈夫家暴,獨立自主奮發向上的古兒也無法繼續學業,被老家的男人抓回去,這部片的女人,每個也都過的很苦啊!

 

 Majority03.jpg  

 

所以我很好奇到最後被老爸發配邊疆的梅坎,到底要怎麼進行他的王子復仇記。而最後的安排我也很滿意,梅坎回到家整個脫胎換骨,父母也都熱情迎接。那頓晚餐表面上和樂融融,可是梅坎的眼神透漏出他還是很想幹掉父親的想法。這可能是個霸業的開始,也可能是另一場悲劇的濫觴。不管怎麼說,他知道該怎麼做了,這就夠了。

 

比較起來,台灣的社會好像也沒有差土耳其太多。同樣都是男尊女卑、歧視弱勢,講求門當戶對,老一輩的人騎在年輕人頭上,許多年輕人也看不到未來在哪的階級社會。這麼多熟悉的元素,我在看的時候不會有太多的進入障礙。劇本層次多,批判很強,氣氛稍悶了點,卻也算是表現男主角的壓抑與苦悶。有「愛」就要「無畏」,對於自己所愛就要堅持到底。這麼呼告式的標題配上現實到可怕的劇情,或許也是一種可悲的信心喊話吧?

 

Majority02.jpg 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