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Test 2013 movie poster  

 

前些日子看了一些1980末到90初的同志電影。前衛者衝撞尺度、震撼視覺,喜劇者苦中作樂、天馬行空。感覺過了一個千禧年,同志電影居然漸趨寫實與保守。不免好奇,那個時代的同志文化跟十幾年後的現代有何不同,又為什麼不同?《愛滋長》多少回應到我對那個時代的想像,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是創作者自己的想法。

 


  test06  
 

 

1985年愛滋病剛爆發,人人自危。害怕碰觸彼此的身體,恐懼別人身上的汗水、口水,就連教徒也不敢和別人共飲聖杯。奧斯卡影帝提名的Rock Hudson突然得病,世人才發現螢幕上陽剛帥氣的他是同志。得了病不只影響健康因素,也讓許多同志面臨被迫出櫃的命運。於是同志們保密防諜,於是天天照鏡是否生出肉瘤,於是對匿名篩檢遲疑,怕醫院把自己的病歷外流。有人乾脆把自己關在家裡,離開前賣掉所有家當,順便釣人。

 

創作者採取寫實路線,將壓抑埋藏在言談、背景、角色的行為,以及舞團的展演之中。出沒家裡的老鼠、一直打結的電話線,主角帶著耳機彷彿是想將自己和外界隔離開來,卻沒注意腳下害他差點滑落的坡道。劇中舞團展演的舞碼「暗影」,以大力伸展的肢體動作描述同志生活的壓抑。不時掩住口鼻的裸露舞者,越隱藏什麼就越暴露出來,對彼此身體線條既愛慕又競爭,想碰觸又不敢碰觸。頗有意思。

 

test04  

 

因著重在對愛滋的恐懼,劇中人得病後的調適僅僅點到為止。有人享受完最後的溫存,然後人去樓空。有人焦急的通知砲友,滿心悔恨。有人回到舞台,但必須擦上厚重的粉,粉飾一切即將冒出的斑點。而有人則是知道了自己沒有得病,喜極而泣,因為人生又變回彩色的了。

 

相形之下,Todd這角色反而很有趣。長得帥、狂釣人,有時賣賣屁股,及時行樂,什麼恐懼都不放在心上。但最有可能得病的他卻安然無恙,就像是個超脫一切煩憂的存在,冷眼嘲笑恐懼者的無知。其實也必須要問,愛滋到底有什麼好怕的?難道得了愛滋,就注定悲劇?也不盡然。那些對愛滋不理性的恐懼,才是真正可怕的東西。主角的室友太過害怕愛滋和社會壓力,乾脆放棄同志生活改交女友。可以想像在當時的社會氛圍,真的有很多人作出這種無奈的選擇吧?

 

test05

 

《愛滋長》從日常透壓抑,從行為訴恐懼,並沒有太多戲劇性的激烈轉折,也不把重點放在異同之間的矛盾。我更好奇的是,為什麼要在現在說一個上個世紀末愛滋恐懼的故事?愛滋的爆發確實改變了很多事情,包括安全性行為的推廣普及。當同志不再是自由自在,總是有一個陰影在那邊。創作者追本溯源,再現了當時的社會,是想要告訴大家別再恐懼,還是只是單純好奇當時的同志是怎麼過生活的?

 

劇末主角和Todd上床,兩人單純的像是初嘗禁果一樣。完事坐在一起聊天。Todd說可能之後會開始流行單一性伴侶,畢竟這樣才能確定別人有沒有愛滋。主角覺得這樣似乎違反自然規則,整部影片嘎然而止。

 

所以在那之前,同志還不流行單一性伴侶?

 

愛滋到底還改變了什麼?愛滋前的同志文化到底是什麼樣貌?我越來越好奇了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