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開場致敬《2001太空漫遊》的片段,我就知道這是部不尋常的電影。
關於拍電影的電影,歷史多如過江之鯽,好看的也不少。去年奧斯卡的《大藝術家(The Artist)》、《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(My Week With Marilyn)》,日本三谷幸喜的《魔幻時刻 (Magic Hour)》皆為有口皆碑的佳作,更別提經典名作《萬花嬉春 (Singin' in the Rain)》、《紅樓金粉 (Sunset Boulevard,又譯「日落大道」)》。有些是揭露拍片過程的內幕秘辛,如《低俗喜劇》的苦逼製片、《紅樓金粉》的過氣女星,或者《夢露與我的浪漫週記》裡多愁善感又楚楚可憐,一直不安渴望慰藉的瑪麗蓮夢露。有些是刻畫電影世代的消長,如《大藝術家》和《萬花嬉春》對無聲片過渡到有聲片的解釋。有些則是透過電影名義去進行其他目的,如《亞果出任務(Argo)》用拍電影來救人,或者《桃色風雲搖擺狗(Wag the Dog)》用電影技術偽造新聞轉移政治焦點。不過這些片的共通點,全都離不開電影人對於電影那種濃到化不開、近乎宗教般的熱愛,一如《雨果的冒險(Hugo)》用3D技術重現《火車進站》與電影之父梅里葉的《月球之旅》,一如真假不分卻都為了那一秒的美而燃燒進化的《魔幻時刻》。「原來整個世界都可以裝入電影裡面」自由發揮這首插曲〈打電影〉,說盡電影人把一生毫無保留奉獻給夢想的心境,很瘋狂、很幼稚、很非理性,卻很真實。
而這些情緒,在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全都看的到。
出身南臺灣的眷村女孩蔣美月(安心亞),為了追逐心目中的台語片偶像萬寶龍(王柏傑)與金月鳳(天心),跑到台北參加大片《梅花七號》首映會,誤打誤撞碰到當家編劇劉奇生(藍正龍),陰錯陽差進入了演藝圈,一圓拍電影的夢想。沒想到電影中的世界並不如外界想像的光鮮亮麗,台語片末期的隱憂也逐漸浮上檯面...。多年之後,已經是老夫老妻的劉奇生(龍劭華)和蔣美月(沈海蓉),有貼心的女兒和孫女(李亦捷)悉心照料,然而美月的病情日益嚴重,記憶已經回到那個年輕追星的年代,早就忘了劉奇生這個人了...。
說實在的,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並不是部完美的電影,很容易就能看出來資金上或創作上有許多力有未逮之處。故事背景設在民國六零年代,台語片時代的末期,道路上居然有嶄新的分隔線(那個時代有嗎?)。且辦公室外的老舊冷氣機,款式起碼早了十年。除拍戲中戲的場景外,許多美術上的復古工程看起來都像是中影文化城(如拍戲用的溫泉旅館、男女主角初識的戲院與街道),內景則多是棚內搭出來的質感,假假的。
我相信製作團隊為了重現當年北投台語片的榮景,花了很多力氣經營。從陽明山地熱谷到台南全美戲院,全台跑透透,工程相當之浩大,光是交通費也應該所費不貲。以結果論,成績很值得,然吹毛求疵一點,可能預算要再更高,技術人員還要更純熟,才能做到真正的復古重現。當然這是遺憾,不過以台灣現在缺乏制度的電影產業規模而言,這已經非常用心了。
何況,這部片本就不是走寫實路線的。
別的不敢講,但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是近期內我看過唯一該講的都有講,創作能力跟的上龐大野心的一部國片。他講的不僅是電影,還是土生土長、五十年前在台灣這塊土地欣欣向榮的台語電影。對現代的觀眾而言,我很難去想像當年年產1000部片、同一時間的北投有四部片同時在拍的的盛況(北投有山近海也有溫泉地形,日式的溫泉旅館又很好改裝成拍片佈景,多樣化的風貌的確就像好萊塢一樣,很適合發展電影),不過這些都不影響我進入這部片的劇情。背後原因,我想是創作者取材台語電影時,也一併把那個時代拍電影的活力和美學形式給召喚回來的緣故。
浮誇矯情的表演,假掰到翻的佈景,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為了票房粗製濫造的痕跡,也是每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電影人的噩夢。然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背景就在這個時代,放在後設的眼光來看,那個時代本來就浮誇,本來就做作,所以演員們漫畫式的誇張演技、未臻完美的美術,在此都能夠自圓其說,成為懷舊美學的一部分。那個時代天花亂墜、奇想奔放的類型題材(梅花情報員!大俠梅花鹿!),更象徵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創作活力,這也同時表現在天馬行空的特效橋段裡。
這都只是形式,最厲害的是形式之下那份真性情。
拍片常睡著的老導演,意味商業體制下失去工作熱忱的老電影人。劉奇生則是不滿商業犧牲創作,想要獨立闖出一片天的新時代創作者。萬寶龍與豬哥老闆互為表裡,皆為短視近利、不尊重藝術創作的既得利益者。而安心亞飾演的蔣美月,則是那一顆最單純熱愛電影的心。
「沒有電影了!」「導演還沒喊卡就不算!」當這顆心進入了電影圈,可能會受傷、可能會失望、可能會被像金月鳳這種老鳥欺負,但是那份對電影的愛,會變成最死忠的相隨、最炙烈的熱情。永遠會為失意的創作者注入能量,也永遠會為疲憊的導演充飽電力。哪怕改朝換代、日轉星移,奉獻一生所有的創作者終究讓出舞台,被觀眾忘的一乾二淨。不過那顆真心還在,說不定在某個時機,當初所有的夢想都會在大螢幕上,再度被喚醒,再次活了過來。
戲是假的,情是真的,沒有演員的用心詮釋,恐怕不會這麼動人。不得不稱讚一下這次有一定水準的整體演出,誇張的恰如其分,自然的很討喜。安心亞終於被放對位置,能夠發揮最大黨的喜劇長才,又能夠表現那種脫俗的純真,實在可愛。既臭屁又自我感覺良好的萬寶龍,王柏傑想必演的非常開心。天心時而嶄露hold住全場的明星氣質,時而耍大牌耍狠,不失為稱職綠葉。廖峻、龍劭華這些老牌演員更不用說了。最讓我驚喜的是藍正龍和沈海蓉,前者居然能突破既定形象、放開搞笑,不少重要橋段的情緒也都由他帶起來,值得大家的掌聲;後者的演出堪稱一絕,根本就是完全放下身段,將安心亞的靈魂裝進自己身體裡!我不敢肯定金馬獎評審會注意到他們兩位的演出,只是一個直覺,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於今年金馬,應該會有一席之地。
或許是我言重了,這部片仍有些不完美。開場讓李亦捷旁白交代出劉奇生與整個台語片背景,彷彿又回到《當愛來的時候》前半令人不耐的喳呼,誇張又匠氣讓人好想槍斃(她真的是全體演員最突兀的一個,尤其在龍劭華旁邊)。中間劉奇生與蔣美月幾段談心的台詞,也實在有些冗長,讓「有夢最美,月娘相隨」變成刻意的標語。雖然看到後面就有改善了,但這部分愛情文戲的處理,實在可以更好一點。
不管有沒有金馬肯定,這都無所謂。雖然我還是比較喜歡原本「台灣有個好萊塢」的片名,但對我而言,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可說是今年最重要的幾部國片之一。它不僅讓我看到台灣電影不同的可能,也引發我對台語片時代的濃厚興趣。更動人的是,這部片從裡到外都散發著一種對台灣電影產業的熱切期待,期待台灣真的能夠重回台語片時代的榮景,期待我們真的有個好萊塢,更期待著新一代的創作者能夠勇於追夢、大放異彩。光是這點,就值得我進戲院再看第二次了!
說了這麼多,其實我還是第一次參加一場電影放完後,全場大聲鼓掌叫好的瘋狂特映會。連我自己也難掩內心激動,在西門町街頭亂走了好一陣子才冷靜下來騎車回家。過了一天,我仍忘不了片中那麼可愛的安心亞、藍正龍、王柏傑、天心、龍劭華和沈海蓉,更忘不了創作者對於電影,那麼深刻的熱情與愛戀。我想過了幾年之後,《阿嬤的夢中情人》一定會再被拿出來討論,和《海角七號》、《賽德克巴萊》一樣,在21世紀台灣電影發展史上,擁有自己在歷史洪流中的一個位置。
就算沒有也沒關係,反正那份熱愛電影的心,還會繼續留在我的心中,很久很久。
就跟這部電影一樣。
正式版預告片,可以聽到自由發揮的〈打電影〉及安心亞詮釋〈思慕的人〉。
前導預告,安心亞不輪轉的台語是亮點!
看完電影真的想回去找台語片來看啊!這影片真是深得我心,吐槽的好啊!
千呼萬喚始出來,自由發揮〈打電影〉。獻給每個瘋狂熱愛電影的靈魂啊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