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風化雨的教育片往往都有一定的套路。
老師一定是要外來的,可能是新聘的老師或是代課老師,接手一班連校方都很頭痛的學生。然後這些學生一定要是個小屁孩,最好家裡是黑道、爸媽是立委,家庭關係不好,導致自己IQ180卻不學好,抽菸喝酒嗑藥吸安,偶爾再砍砍人打打架恐恐嚇打發時間。老師新上任一定先被學生惡整,吃鱉就是佔便宜,接著就會發威一個一個突破心防。漸漸的這些學生被收服,家庭變幸福,教學順利上軌道,成績越來越進步。這時候又有個外來勢力出現,用莫須有的罪名要求老師離職。學生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送走老師之後,於是開始集思廣益,發揮各自的專長幫老師解除危機,成功復職。一段時間後的畢業典禮,最優秀的代表上台,感謝天感謝地以及爹地和媽咪,老師就在台下看著寶貝學生一個個奔向偉大前程,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。The End。
憑良心講,完全遵照這種套路走的,《麻辣教師GTO》之後就少很多,但還是會有一兩項雷同的變體。當然,可口可樂賣了100年還是能靠相同配方行遍天下。《死也要畢業》的大致架構固然所去不遠,但有個不錯的大前提讓整部片耳目一新。
這群學生不是活人,是死人。
從小有陰陽眼、經常遇上毛骨悚然撞鬼經驗的衰小老師Modesto,被當地所有學校開除,又被白爛心理醫師強迫診斷有同志傾向,生活慘到谷底。另一方面,一校之長Tina則是苦於學校靈異事件頻傳,教師爭相離職,學生害怕、家長恐懼、教委會將勒令關門的悲慘狀況。狗急跳牆,Tina啥都沒問就雇用前來應徵的Modesto,並在一次意外中,透過Modesto得知是學校一群掛了20年的死小孩在作怪。經由高人指點與Tina淚汪汪的眼睛,Modesto承擔起把杏壇當神壇、超渡猴死學生的使命,執意要讓他們好好唸書成功畢業,迎向璀璨的西方極樂世界......。
通常拍校園片,尤其是來自好萊塢或西方國家,都會出現六種學生類型:
1. 運動男:校隊成員或隊長、四分衛等人物,有好看的臉蛋與精實的肌肉線條,成績不用太好就能當全校風雲人物。如《歌舞青春》的Troy。
2. 塑膠妹:啦啦隊長或隊員,要不然就是有千萬家產的小姐,因完美的臉蛋、完美的身材與完美如芭比娃娃般的髮型得名(詳見《辣妹過招》)。不管心機或無腦,一律藉著亂搞運動男來鞏固在自己位於校園頂層的階級地位。
3. 派對咖:無趴不嗨、無酒不歡,由於派對是在校學生重要的夜生活與社交場域,這類人物不是負責辦趴給其他人玩四腳獸,就是到處跑趴跳舞嬉鬧炒熱現場氣氛,可說是相當關鍵性的工作。《美國派》的Stifler即屬這類。
4. 書呆子:飽讀詩書,成績優異,卻是運動白癡、才藝智障。常常帶著大眼鏡,時尚絕緣體,校園裡處中下階級,不論男女常被以上三類取笑。
5. 不良少年:常有社會邊緣背景,獨立自主,有強大求生能力,聰明絕頂。常常被各種教育片(正面推崇或負面批判都有)拿來當主角,變成是老師們重點輔導對象。輔導成功者會變成師生之間重要的橋樑,輔導失敗則會天翻地覆,嚴重者燒學校殺老師自立為王,最後慘死。
6. 怪咖:特立獨行,頭髮挑染,穿鼻環黑色唇彩,不屑與眾人相處,也可能是被眾人排擠的對象。不時會有詛咒別人的能力,對超自然現象特別有經驗,通常找塑膠妹下手。
從這些角色來看,《死也要畢業》裡的五個青年鬼外加一個通靈妹,可說是以上六種的變體:塑膠妹懷孕了,往生多年還念念不忘播種男友;派對咖喝茫了,就這樣茫了20年;書呆妹羨慕活人、渴望站在舞台上唱歌;體育男意外和通靈妹打得火熱,用手機或電腦交談;反骨少年則是領導眾鬼在校園裏興風作浪。而必然出現的學生背景與心態的探討,也變成是超渡過程必須要解開的關鍵謎題。縱然這謎底真的很好猜,最後活的都幸福了,死的也順利昇天了,卻不失為一次有趣的嘗試。
更何況《死也要畢業》裡超越生死的玩笑,著實令人絕倒不已。
男鬼附女身,性別倒置的趣味,這是其一。受不了瘋子講話上吊,卻逃不了諮商地獄的心理醫師,這是其二。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看似自體移動的桌椅器具,其實是死小孩裝神弄鬼惡作劇。杯仙也好,骷髏也好,魔術得知手法就沒什麼了不起,靈異被解構也變的搞笑了!
缺點還是有的。片子只注重這幾位鬼學生,導致其他活著的同學被工具化,成為背景或搞笑、尖叫用的雜魚。這學校似乎也沒有好好辦學,看不到其他老師教學的狀態,只有管理階層你儂我儂、你瘋我顛、你虞我詐的嘴臉。《死也要畢業》在既定公式裡顛覆生死的喜劇趣味,經不起太多認真檢視,部分橋段也沒花太多心思,只是熱熱鬧鬧演到結束,沒有也不想留下太多。起碼以其不正經的態度,足以讓我輕輕鬆鬆笑過一回,開心欣賞其突破類型的手法,這也就夠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