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efore_midnight_ver2.jpg   

 

上映快半個月了,網路上已經有許多好文值得一讀。這篇文章也不是想提供什麼新的觀點,只是為文聊表一心罷了。

 

1995年《愛在黎明升起時》,兩人相遇,沒有目的地的聊天遊蕩,這是年輕人的浪漫。什麼都有可能,只要跨出那一步就是新的體驗、新的冒險,與新的希望,卻也因時間過的好快,期待日後還有機會相聚。而2004年的《愛在日落巴黎時》,兩人重逢,有更短更緊湊的時間限制,造就最精彩的交會時光。開始有包袱了,卻還想把握住先前逝去的美好,同時又對未來有所抱負和疑慮。這是而立之年的困惑與懷念,「不再試一下怎知道」的想法。

 

而到了2013年的這集,包袱多了、相處久了,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後,所謂的愛情是否經得起消磨?是越磨越少,還是越拋越光?

 

beforemidnight03.png  

 

前半段的亮點,在那場精彩絕倫的餐桌戲。老伴已逝者、老夫老妻者,與剛熱戀的網路世代,老中青三代對愛情的看法。或者可以說是結合「過去」的前兩集的再討論(年輕人可以靠網路遠距離戀愛,若傑西與席琳生在現代,又會是什麼情況?),與「未來」的必然結局(不是你死就是我亡,生者對逝者留下的記憶又是什麼?),製造出「當下」的矛盾與不確定感(離婚官司、監護權、居住國籍、教養問題、人情世故...等),進而引導至後半段影迷熟悉的「兩人世界」。

 

我或許不能完全理解到了主角年紀身上背負的包袱有多少,一起在愛琴海看夕陽,或許是把「浪漫」二字包裝在普通的「天氣現象」而已。但我可以理解兩人一直翻舊帳吵架的原因。兩個人終於像以前一樣,只有彼此邊走邊聊,想要回去當初悸動的時候,卻又因為太熟悉、太多遺憾的選擇、太多過去的羈絆,已經回不去了。

 

beforemidnight02.png  

 

自然,這一點都不浪漫,但這是現實。妥協、付出、期待、失望,往往 都是讓一段感情瀕臨崩解的因素,也是這整部片持續討論的一個議題。說穿了,這是把古今中外講了五千多年的課題集結整理,來重新演繹一次男人與女人的戰爭。當然類似的東西我比較喜歡《真愛旅程》、《藍色情人節》的手法,但當我看到席琳嫌棄美輪美奐的旅館房間時,我忽然從傑西和席琳的身上,看到我們家裡熟悉的影子。

 

曾經,他也是個縱橫藝文的才子,現在屈就一個小小教師的身份。總是想彌補跟家人之間的疏離和過去的遺憾,卻常忘了家人們要的不是更多物質的東西?

 

曾經,她是個有使命感的職業婦女,現在在公益團體忙的心力交瘁。總是想在柴米油鹽之間擠出自己的時間,卻又在孩子和先生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不知所措與遺憾?

 

beforemidnight04.png  

 

確實,《愛在午夜希臘時》有著我相當佩服的劇本,主角兩人的愛情長跑了三部電影十八年,創作者的角色塑造及話術掌握早就爐火純青。不管作為一部續集,或是獨立出來檢視,都有些可觀之處。可是看到最後我居然有些傷感,不是電影將要結束,而是想到他們還會如此殘酷的爭吵下去。人生無常,兩個人在一起到最後,不是生離就是死別。或許在認知這件事情的當下,人們都會想抓住那些過去,或者想去補償過去的遺憾,只是作法不一定能如人所願吧?

 

只希望,是我太悲觀了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