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味關係》片中,不難發現茱莉與茱莉亞傳達熱情最關鍵的方式,就是寫作。

編導Nora Ephron的作法,是先以「美味」破題,再用「關係」點題。一開始講述女主角對於料理的熱愛,接著漸漸描寫她們如何透過寫作,將自己的料理經驗分享出去。

茱莉亞柴爾德長年有位筆友Avis De Voto,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都會與之分享。從藍帶畢業前,她更結識兩位老饕,Simone Beck和Louisette Bertholle。茱莉亞先是受兩位之邀開班授課,指導居法的美國女人如何做法國菜,再來Simone 和Louisette的食譜需要一位專家合著,於是因緣際會下走入出版業,開始的發揮料理所長來寫作。



要寫,不是難事。可是談到出版,就困難重重。茱莉亞先是碰到丈夫調職,必須離開法國,不能常與另外兩位作者見面討論。再來,Louisette貢獻極少,常惹得Simone抱怨連連。等到真的寫完了,出版商又嫌書太厚,不符市場利益,如果沒有遇到伯樂Judith Jones,連付梓都不可能。勞心勞力的程度,說《Mastering the Art of French Cooking》是茱莉亞用血淚換來的,一點都不為過。

茱莉鮑爾的經驗完全不同。曾是雜誌編輯的她,在作家夢碎之後,成為辦公室裡苦悶的OL。一日,她接觸到新興的網路資源「部落格」,突發奇想要在一年內挑戰茱莉亞所有的食譜,並在部落格發表心得文章。不但一圓作家的夢想,擁有許多粉絲,甚至在挑戰成功之後,得到出書、改編電影的機會,名利雙收。

我或許可以體會為什麼茱莉亞柴爾德不喜歡茱莉鮑爾的部落格。從前的年代,通訊、科技都沒有現在這麼發達,要傾訴心事,也僅有Avis一位傾聽,何況寫一本書?而沒有上過任何專業烹飪的茱莉,好像只要學一下食譜,寫一下心得,自然而然就有許多人回饋、愛戴。班門弄斧,看在原作者的眼中,怎麼是個滋味?

一切都來得太容易了。



影片中沒有安排兩人見面的橋段,我也不知道現實生活中茱莉和茱莉亞是否見過面,可是影片最後茱莉放上的奶油,確有一種雨過天晴的關係。

茱莉眼中的茱莉亞,善於烹飪、和藹可親,是家庭主婦的典範,值得學習的對象。她激發茱莉心中的那份熱血,一道接著一道繼續做下去。遇到不如意,情緒化的茱莉亦被樂觀的茱莉亞感染,漸漸學會反省缺點,並相信自己的潛力。茱莉亞不止教她料理,也啟發茱莉去享受生活、熱愛生命。未曾謀面的師徒,卻有無上美味的「關係」,這豈不是佳話一樁?

之所以會寫這篇文章,實為表達一分感恩。曾經陷入繁忙的大四生活,常不知身為何處,所為何事。縱然喜歡電影,但常遇上瓶頸,看多了沒感覺,心得腸枯辭竭,下筆三刻未成一句,令人灰心。然而,《美味關係》再度引燃我對寫作的熱情。文采不佳有什麼關係?不逼自己寫出來與人交流,自己就不會進步啊!

沒有分享的料理,徒有色彩裝飾,無處發現味蕾上的驚喜;沒有實踐的夢想,只是居宅望嶺,無能體會高山流水的壯麗。《美味關係》教會我的,是熱愛生命的幸福,實踐夢想的成就感,也是與人分享的快樂,自我成長的滿足。

感謝所有看到這邊的朋友們!And guess what? Bon Appetit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白蚓 的頭像
    白蚓

    幼部屋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