憑良心講,《鑑真大和尚》實在不是一部很好看的動畫電影。

《鑑真大和尚》耗費大愛電視台五年的時間製作完成。故事描述唐代的鑑真和尚受日本學習僧之請求,有感於日本寺院未有正式的傳戒制度、律法規範,許多人自行剃度出家,甚至為躲避苛政而成為僧侶,有許多的偏差行為與腐敗現象,於是毅然決然前往日本,弘揚律法以正其信仰。然因許多人情、天氣、航行因素,而五次東渡皆宣告失敗。終在第六次隨日本遣唐使船隊,歷經險惡海水的挑戰,最後抵達了日本。

劇本與美術設計用了許多歷史考據,如唐代佛教的發展、僧侶修行方式、唐招提寺及大明寺的設計等等,從很多小地方可以看見製作團隊的努力。同時在劇情背後,鑑真和尚為東渡傳法,前後十一年,甚至失去了視力,仍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,這種精神更是讓人感佩。整體而言,是非常用心的一部作品。

只不過,「用心的作品」並不完全等於「好看的電影」。





這部片之所以被拍出來,不難看出是證嚴上人對於全體慈濟人殷切的叮嚀:要修正法、守戒律,並在現今五濁惡世中,學習艦真和尚的精神,「守之不動,億百千劫」。此故,電影中堆砌了許多靜思語與慈濟的教條,苦口婆心念了一大堆,就期望能有教化人心的作用。只可惜,我卻完全沒有那種聽法後,「法喜充滿」的感動。

不談動畫製作上與好萊塢電影專業的差距,《鑑真大和尚》最可惜的地方,在於其有一個好故事,卻沒有一個足夠功力的說書人能夠駕馭。

首先,台詞太多就是一個問題。有一幕是鑑真和尚與弟子散步,聊到唐代佛教界的發展。整整好幾分鐘的時間,都充斥著解釋的台詞,感覺上編劇是把考據後的研究報告,完完整整的放在這幾分鐘的時間來做簡報,既冗長又無趣。像這類的背景,應當是透過幾個事件帶入其重要性,而非全然託付台詞才是。

再者,念白、口條弱到不行,很做作不自然。不過不能怪製作團隊,許多中文配音的動畫片都有同樣的問題,或許是台灣演員的一個通病吧!人家好萊塢演員在錄音室配音時都還會跟著比手劃腳,完全跟在現場演戲沒有兩樣;台灣演員唸出來的稿,就好像只是裝裝情緒,用大小聲來分辨不同場景,鮮少戲感出現。對於動畫故事的品質,自然會大打折扣。





最後,力求真實沒有錯,但運鏡、剪接節奏失準,就削減了戲劇張力,也失去劇情的焦點。這是一部電影,不是電視劇,不是「唐朝小栗子」這種兒童動畫節目。打光這麼明亮、鏡頭這麼方正、剪接這麼直白,彷彿只是把鑑真和尚到了哪裡、遇到什麼人、發生什麼事用流水帳寫出來而已。在角色眾多的情況下,主角鑑真和尚之外,觀眾不容易分辨那些弟子到底誰是誰。五次東渡個別的差異、特色,看到最後也不是很清楚;東渡之後成為日本佛教界重要人物的過程,也只是旁敲側擊的描述「對方的臉從堅持,漸漸變為接受」,根本毫無說服力。至於換幕的時候,將劇情發展的工作丟給旁白旁述,而不是用構圖、運鏡、留白等手法讓觀眾直接感受,這種非常偷懶的作法,難怪張力就這麼不見了!

「用心就是專業。」這句靜思語如果成立,那只能說《鑑真大和尚》製作群還不夠用心,用錯了方向,專業尚稱不足。雖然我身邊仍有許多慈濟人,看完之後大為感動。然私以為一個好的故事,不能只讓慈濟自己人看懂、感動而已。

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傳戒法的大願,固然令人感佩;遭難仍守之不動的決心,更是使人動容。但過多敘述性的考據和教條,有許多的「戒」,卻沒有使人法喜收受的「慧」。許許多多技術面的問題,讓這個好故事,失去成為一部好電影的機會。大愛台如真要淨化人心,或許要思考如何找到一個夠專業、懂得經營鏡頭語言的導演或專業人士,要不然也只能敝帚自珍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白蚓 的頭像
    白蚓

    幼部屋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