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的奶油烤吐司,可以讓人吃一口就深深愛上。不禁感嘆,如果拍電影也這麼簡單就好了。

《吐司:敬!美味人生》為根據英國名廚兼作家Nigel Slater之同名回憶錄改編,主要在描述Nigel從小到大,關於烹飪的啟蒙過程。片名浪漫灑脫、用色溫暖懷舊、演員又是俊美的Freddie Highmore及奧斯卡影后提名Helena Bonham Carter,然而這部作品要撐起這些期待,某些方面還是顯得困難一些。

小時候,Nigel的母親身體不好,所以對於料理常有許多顧忌,時常煮罐頭、做吐司為家人果腹。「得不到會更想要,」於是Nigel小小年紀就開始自己嘗試製作各種不同的菜色。好景不常,母親因氣喘過世之後,父親請了擅長料理與家務的Potter太太來家裡幫忙,嚴重侵蝕Nigel以往對家庭的美好想像。看著這位臭臉叼菸、談吐粗野的歐巴桑在家裡「侵門踏戶」,做的菜又天殺的有夠好吃(不可原諒!),於是Nigel開始到處與這位波特太太做對。長大後,父親漸漸被這個女人吸引,不但將全家搬到鄉下共同生活,還決定娶Potter太太為Nigel的繼母,於是樑子結更大了。為了和繼母互別苗頭,Nigel在學校家政課學習做甜點,甚至在附近的高級餐廳當學徒,想要用自製的美食抓住父親的心。直到最後父親去世,Nigel離開只剩繼母的家,到城裡追尋夢想,隻身朝著名廚之路邁進。

鏡頭用色很有六零年代法國鄉間的古早味,看得出是對於純真童年的鄉愁。劇中幾處鏡頭與場面調度也頗有意思,如小Nigel與母親在聚光燈下起舞,母親卻慢慢推開他,漸漸隱身於黑暗,這是象徵主角對母親逝世的不捨與懷念。抑或是Potter太太初進家門,一連串具有極度性暗示的清掃畫面蒙太奇,可說是父親的意淫,也可表示主角的敵意。儘管如此,整體節奏仍然顯得鬆散無力。故事太自溺於個人經驗,說書者卻沒有將這些處理的更有趣。不禁讓人懷疑,究竟編劇、導演、製片其中,是哪一位比較討厭這位Nigel?




首先,以一部料理片來說,裡面的食物看起來是有模有樣。尤其蛋糕的顏色飽和到不太像真的,反倒像你咬下去才發現這是肥皂之類的詭異產物。關於吐司的台詞是寫的不錯,「一旦咬下那脆皮和下面的軟麵包,再嚐到微熱的鹹奶油,你就永遠迷上了。」不過好不好吃全靠演員奮力大嚼加上台詞解釋,比起其他精美的料理片就弱了一分。

再者,以一部家庭片來說,《吐司》的前半部也顯得相當奇怪。一開始只看到Nigel嫌媽媽不會做菜,再嫌爸媽把帥哥園丁趕走,媽媽往生又嫌爸爸廚藝差勁透頂,最後終於來了一個很會做菜的繼母,又開始眼紅結下樑子。嫌東嫌西嫌南嫌北,就只有吃到美食的時候才高興的低頭猛喫。試問,這猴死囝仔由何方而來?不由分說,弱掉第二分。

而以一部傳記片來說,我看不太到主角喜愛烹飪更深層的動機。前半部純粹以流水帳帶過「母親往生、懷念母親」這句話,想哭也不知從何哭起。待Nigel長大,變成帥氣的Freddie Highmore,那段和繼母的料理鬥法才顯現出一些趣味,可惜火候撐不了多久。我不知道是肇因於Freddie如吉娃娃般空洞的眼神,還是Helena Bonham Carter吃掉全場、威震四方的演技鋒芒?左看右看都覺得這個繼母根本沒那麼壞,主角變帥還是那個很難討好的死小孩。這麼多年的相處究竟有何改變?好像沒變多少,還是幼稚的向老爸爭寵,這樣而已。又,請原諒我才疏學淺,這小孩什麼時候這麼黏老爸的?是對生母的依戀還是對家庭的執著?我參不透啊!



至少,不管是小正太Oscar Kennedy還是Freddie Highmore,對於片中男體情竇初開的表現,還算有幾分成就。可惜這些都淪為點綴,對料理的主題沒多大用處。就連片名「吐司」一字,充其量也在開頭亮相一下下而已。硬要把吐司解釋成鄉愁,恐怕理由還是不夠充分。

話說回來,奶油烤吐司雖然簡單,但這可是Nigel的母親在對料理萬念俱灰的情況下,才盡全力做出來的愛心佳餚。「不論情勢多糟,也不可能嫌棄替你烤吐司的人」或許創作者也想試著用家常素材來做一部美味的電影,吐司好、奶油佳,只可惜端出來招待的誠意,我必須要說,根本不算烤吐司。表面金黃色的沒錯,可是裡面受熱不均,奶油一半焦掉一半沒熟。這廚師大概連烤麵包機都不太會用吧?也白白浪費這麼一片好吃的吐司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