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轉貼自「用愛看世界---大愛主播倪銘均」
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DaaiTV/11393531



慈青,您們在這裡(三)(紀錄、制服,為善不欲人知?)

看到越來越多慈青投入災區打掃,非常歡喜。
如果還有相關文章,現在開始改名了。
希望大家把握這個機會,見苦知福,不要只有勞累而沒有得到智慧。
分享大家的一些回應。

●有關紀錄
有人認為,慈青去幫鄉親打掃,為什麼要做紀錄的工作?

慈濟目前救災,不論台灣或是國際,都會有人負責記錄,有的照相、有的攝影。
這些畫面可以作為後續救災的參考,也是一個歷史,更是一段藏經。

例如很多人表示,慈濟只救國外,不幫助台灣。
如果台灣的志工去付出的時候,不拍照也不錄影,那麼要如何告訴大家,慈濟這四十多年來,對這塊土地的關懷沒有間斷過呢?

如果志工只有口述,一個接一個傳達,這中間就可能出現誤差,甚至到最後是天差地別。
但如果有照片和影像,傳達就比較不容易出現誤差,就可以讓大家相信,慈濟在這塊土地的付出,持續而且深遠。

畫面會說話,會感動人。
一個畫面,有時候勝過千言萬語。
一個救人的畫面,可能會啟發更多人的善心,去幫助別人。

在慈濟,畫面不只是畫面,而是啟發愛心的酵母;在慈濟,影像不只是影像,更是淨化人心、祥和社會的力量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紀錄的工作和事件的本身,同等重要。

或許有人會說,有一個人紀錄,就會少掉一個人力啊?
我們對於現場狀況,要時時掌握,但不一定要時時紀錄。
到一個現場,可以先拍攝一段畫面或幾張照片,接著就投入志工行列,看到什麼特別的場景或是聽到什麼感人故事,再拿出相機或攝影機紀錄即可。
而且紀錄的人,也親身參與志工行列,可以更瞭解志工的心情,還有揮汗付出的感覺,紀錄的畫面、寫出來的內容也會更有感情。

而且,這些助人的畫面,就是藏經。
怎麼說呢?

目前佛教有三藏十二部經典,裡面的一字一句都是佛陀親口說的嗎?
我想不一定吧。
但如果兩千多年前就有攝影機,把佛陀說的話語還有影像記錄下來,我們對於這些內容會更加相信吧?

慈濟已立宗門,慈濟志工的付出,都是現代的大藏經。
所以記錄影像,就是在紀錄慈濟大藏經。
某種層面來說,慈濟的人文真善美志工,很像是玄奘大師取經;在別人身上,取得佛法人間化的印證、取得現代大藏經的智慧。

有了畫面,幾十年後、幾百年後、幾千年後,可以繼續感動無數的人。
就算在目前的時空當中,這些畫面,也可以感動無數沒有來參加的人。
慈青如果有記錄這些畫面,開學後可以跟同學分享,帶動更多人投入後續的重建工作。
這些畫面,可以讓愛心,從一而生無量。

在慈濟,紀錄是為了幫菩薩道鋪路,紀錄也是為了有更多人得到救渡。

●有關穿制服
慈濟人做慈濟事,當然要穿制服。
除非當時沒有制服,或是制服破損,那就另當別論。

慈濟是一個團體,穿制服讓大家有一體的歸屬感。
另外一方面,也是讓別人知道我們是同一個團體,同時也比較不容易發生被人冒用身分的狀況。

而且,當一群人,穿著同樣的衣服,做著同樣的善事的時候,這也是一種可以感動人心的力量。

●談「為善不欲人知」
我們常說「為善不欲人知」,這在現代,不一定是正確的觀念了。
善惡在拔河,如果壞事不斷被報導,好事都沒有人傳揚,那麼,就會影響整個社會往惡的方向走。
很多人會認為,行善欲人知是陽德,為善不欲人知是陰德。陰德比陽德好。
如果為了自己的陰德,不把好事說出來,少掉可能感動別人的機會,那麼,就算有陰德也很小;反之,把好事說出來,心念純正,就是要啟發更多人的愛心,那麼這種陽德很大。
另外一種角度來思考,自私的陰德是陽德,無私的陽德其實是陰德。
先撇開這種層面不談,寧可犧牲陰德,也要去啟發別人,這是真正無私的功德。

證嚴上人常說「來不及了」,在慈濟,我們都應該要「為善欲人知」,邀請更多人的投入。
如果每個人都為善不欲人知,那麼就沒有佛陀生生世世捨己救人的故事,其他宗教的經典也可能少了很多動人的章節。
如果每個人都為善不欲人知,以現代來說,就沒有大愛台,無法感動許多人了。
很多人因為看大愛台而改變生命,這背後是許多人的「為善欲人知」。


●再提幾點意見
當慈青去災區打掃的時候,如果受災戶當中有年輕人,可以詢問他讀什麼學校,邀請他們開學後,可以加入慈青,甚至他願意也可以當場留下資料。
如果對方要留慈青的資料,最好是同性之間互留資料比較恰當。

清掃工作,我想不到一個月就可能結束,後續的重建還非常漫長。
慈青可能也要思考,如何讓愛延續。
這個愛,包括災區還有社團,以人來說,則包括接受幫助的人、付出關懷的人,還有慈青之間,甚至是自己。

這幾天我看到慈青到安置所,帶動團康的畫面。
就像一些慈青的留言,付出的方式有很多種,不在災區,也一樣可以奉獻心力。幫忙整理資料或勸募愛心,同樣都是一份關心。
還是希望大家,不要浪費自己「念頭的力量」,常常祈禱祝福。

另外,還是希望大家了解一下,災區是否有慈青受災,可以打電話關懷。

還有,請慈青紀錄的時候,最好先告知輔導爸爸媽媽,還有人文真善美志工,他們可能會有不少許寶貴的經驗可以傳承。
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大愛新聞主播 倪銘均
台灣時間周一至周五
07:00與您一起用愛看世界

倪銘均網站: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DaaiTV
HINET部落格: http://blog.xuite.net/daaitvnews/blog 




在此補充一下「為善不欲人知」一句。

「為善不欲人知」一句,較為通用的定義應為「無伐善,無施勞」。根據《論語》所著,當時孔夫子問弟子的志向,顏淵回了這一句,後代即以此句表一人品典範。做了一點點事,就大聲嚷嚷說自己做了什麼什麼,想要獲得別人的讚賞,這就是為善而「有所求」。

學長所說的「為善欲人知」,則和「伐善施勞」是完全不同的心態。慈濟人做事,做中學、學中覺、覺中悟,拔苦與樂之後,複為說法。不是為了別人的讚賞,只是單純將付出當下的體會與心得,分享給別人知道。而媒體所扮演的,就是書寫歷史、藏經與傳法的角色。這些體會與心得中,都有珍貴的「法」,透過媒體的畫面或影音,將「法」傳播出去,即可啟發更多悲心與善心,接引更多人間菩薩。

從這些心得當中,也可以看見慈濟人如何將佛法應用在生活當中。佛法其實不是單純一堆名相,是非常實用的生命哲學,眾生應用這些生命哲學而開脫煩惱、輕安自在、拔苦與樂,我覺得這就是師公上人提倡的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